农牧行业巨变下的五大应对之策

       转载来源《农财宝典畜牧版》

      “我们正处于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受中美贸易、新冠疫情、非洲猪瘟等多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世界格局正在经历新一轮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中国经济发展也进入到了新时代——从“规模化发展”到“专精特新发展”,从“求市场”到“求技术”,从“围绕产品转”到“围绕消费需求转”,从“追求利益最大化”到“风险大于盈利”,从“短平快”到“稳健经营”、“精细化运营”…… 如果说,中国经济的上半场我们通过原始资本推动实现了财富增长,属于“跑马圈地”的时代,那么中国经济的下半场则要通过内容运营提升来拉动经济增长,属于“价值创新”的时代。
       中国各行各业都发生了巨变:政策环境、市场渠道、消费需求、产业升级等等诸多不确定因素,无不深刻影响和改变着农牧行业的发展。身处前所未有的大变局时代,农牧企业该如何应对?所谓“企业再大大不过时代”,我认为,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时代、看清形势、读懂政策、找准位置、摆正心态,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企业经营的基本面,以下几个核心要素需要农牧企业常抓不懈。
       一、全产业链
       深化全产业链布局,契合国家消费型社会的转型目标,可以达到内部资源合理配置、关键环节有效掌控、产业之间有机协同,实现从源头到终端的全产业链衔接贯通和高效运转,形成具备强劲竞争力的产业优势。
       “民以食为天”,肉食品是居民生活的刚需,养殖企业延伸下游食品产业链,实现全产业链闭环发展,将是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谁离消费者越近,谁的溢价能力就越高”!“以消费需求为中心”加强产业链建设布局,不断深耕消费市场、专注做好产品品质、全面保障食品安全……在新产业新业态模式下不但能找到新的价值增长点,同时在附加值提升中也逐渐增强了产业的抗风险能力。
       二、团队建设
       未来企业的竞争一定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养殖企业的人才团队不仅仅指养猪技术团队,还包括育种研发团队、运营管理团队等等,所谓“人在先事在后”,只有拥有了专业化的人才团队,注重人才培养、内部创新、体系建立等,我们的企业才能走得更加长远。
       基于养殖行业趋于集中化、智能化、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养殖企业人才也需要不断地进行知识更迭和持续学习。任何时候,企业都要把团队建设放在第一位,要建立稳定的人才队伍、要有人力资源规划、要把控好人员入口关,要持续地进行绩效管理和培训晋升,注重回报率、人均效率、人均贡献,让人人成为成本中心、成为利润中心,让人人创造价值。要相信,你的团队状况决定了你的技术实力,几乎也就决定了你的盈利能力。
       三、生物安全
       自非洲猪瘟发生后,规模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构建在业界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通过构建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可以有效防控非洲猪瘟已成为养猪行业的共识,从政府层面到养猪场层面,均希望严密筑牢规模猪场生物安全的屏障,保障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
       目前,非瘟防控趋于常态化,养猪企业除了面临来自非瘟的挑战,还会面临猪群腹泻、蓝耳等疫病风险。后非瘟时代,对猪场的疫病防控提出了新的要求,我认为,有效防控疫病的主要措施为以下三点:一要加速升级生物安全体系,提升生物安全治理水平;二要建立健全生猪防疫体系,严格实施免疫程序管理制度;三要实施正规科学养殖,运用现代化设备、工艺助力生产优质高效。只有做好生物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和严格执行疫病防控措施,才能不断增强应对生物安全风险和面对疫病挑战的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养猪企业的科学现代化管理水平。
       四、猪群健康
       猪群健康管理是生产管理中的关键一环,关系到养猪企业的盈亏甚至整个行业的生存。虽然市场行情影响着养猪业的暂时收益,但是“把猪养好”实现每头猪的效益最大化,其实才是养猪企业最关注的重要问题。
       养猪企业一定要把时间和精力用在生产管理上,加强猪群健康管理,实现猪只“多产、少死、长得快”,进一步提升猪场效益。“多产”即让母猪多产仔,提升繁殖率的同时,还能有效降低成本;“少死”就是要严防疫病,要制定完善的用药及免疫保健程序,减少发病和死亡;“长得快”就是要科学配置营养,养好生长育肥猪,实现猪只的健康、快长。
我认为,猪群健康管理的关键环节还在于人的操作和执行,养猪企业在建立了各项流程标准的同时,要持续加强生产人员对猪群健康的管理和认识,要配套做好人员培训、绩效考核、激励措施等,注意防范影响猪群健康的关键风险因素,全面确保和促进生产成绩的提高。 
       五、增效降本
       未来三五年,养猪行业的主线一定是降成本。如何快速长期有效地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在原材料、防疫费用、员工成本都上涨的情况下,谁能把成本降得更低,谁就更有优势!这样就能在猪价高时比平均水平盈利更多,在猪价低时不至亏损或少亏。
       生猪养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各个环节去考虑如何增效降本,如果把增效降本用一个公式来套用的话,就是如何解决10-8>2的问题,即如何把10(生产效率)增长为11、12,如何把8(成本费用)缩减为6、7,以实现10-8>2的目的。比如,通过提升产仔数、成活率、PSY等关键指标实现开源,通过降低饲料、动保、运营管理等费用实现节流,我认为,开源比节流更有意义。如前文提到的,务必要做好猪群健康管理,让猪只“多生、少死、长得快”,只有这样才能让猪的单产成本降到最低,才能从根本上提升生产成绩,实现猪场价值效益。
       农牧行业在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前提下,除了回归到企业经营管理基本面,落实以上几个核心要素外,还需要在资金链、信息化、客户管理及产业协同上下功夫。
       1、稳定的现金流
随着生猪出栏价格持续下滑,养殖场户出现较大范围亏损,部分生猪养殖场户面临较大资金风险,而拥有稳定的现金流才能确保在猪周期冲击下平稳过渡。规模化大型猪企要合理筹划资金流问题,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立与银行、金融机构的良好合作关系,只要保证自己的资金链不断裂,撑过价格波谷之后,一定会迎来波峰。
       2、畅通的信息流
       推动中国智慧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是国家政策行为,向数字化转型,用信息科技助力实业升级——是养猪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养猪企业要将数字化融入到生产管理过程中,通过信息化、数据化打通上下游产业链,畅通相关信息流,让数据产生价值,要运用信息科技的力量为养猪企业服务,这将对提高养猪生产效率极其重要。
       3、创造客户价值
       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是我们生存的根本。只有我们把客户利益放在第一位,围绕客户服务做工作,围绕客户需求梳理精准我们的管理、流程和体系,要逐渐从单一的维护客户关系转换为真正维护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解决客户的难点、痛点、困惑点和价值需求点,要知道让客户活下去,我们就能活下去。
       4、产业协同创新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产业体系协同创新。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过程中,实现产业协同发展的关键就是要依靠创新,而现代社会对专业化、规模化、全产业链发展的养殖肉食一体化企业提出新的要求,需要我们在养殖设备、生产工艺、研发技术、繁育体系、疾病防控、安全环保、智能管控等方面转型升级,以协同创新驱动生猪产业高效发展。 
       我认为,养殖企业应把握以上核心要素,专业专注自己的产业经营,精耕细作,不赌行情,不靠运气,靠我们的基础管理、系统能力和制度规则,做大做强自身,带动引领农牧企业及行业高质量发展,以赢战中国经济下半场。(内容源于石羊农科)


 

创建时间:2021-11-04 10:25